日期:2025-11-03
10月30日,由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研究院主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協辦的2025國際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北京海創元人工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憑借 “基于 AI 技術構建 AI 基礎教育系統,助力 AI 教育生態構建” 的實踐項目,成功入選《人工智能治理案例集》,并納入伙伴計劃案例庫 —— 這份從實踐中打磨出的方案,將為企業提供可落地可參考的實踐樣本。
政策導向下的AI教育痛點亟待解決
近年來,我國對 AI 賦能教育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2024 至 2025 年期間,國務院、教育部先后出臺 7 份政策文件,明確要求 AI 教育實現 “進校、進課、進評價”,推動 AI 技術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
但當前AI教育進校普遍存在“無課可上、無人可教、 無器可用、無事可做、無才可培”五大現實難題。亟需一套能系統解決“課程、師資、技術、實踐、特長人才培養”的方案,樹立標桿、引領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創元AI基礎教育“1+N”綜合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1+N”體系打造 AI 教育全鏈條解決方案
海創元的核心思路,是用“1 個核心課程體系 + N 個配套支撐模塊”,構建覆蓋教學全流程的解決方案,讓 AI 教育從“難落地”變成“易推行”。
從 AI 認知啟蒙到企業級項目開發, L1-L7七個層級的課程體系,包含 60 個單元、274 個課時,可獨立應用于小學、初中、高中以及科創競賽班,內容覆蓋生成式 AI、編程基礎、模型訓練、數據處理等核心領域。

在教學平臺支撐上,配套模塊嵌入專屬 AI 課堂互動算法,支持實時答題、截屏互動等 70 + 種課堂活動;采用 SAAS 架構實現“教師端 + 學生端 + 展示端”三端聯動,課堂互動、作業批改、成果展示流暢完成。
在師資建設模塊,一方面提供人社部“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及認證,幫教師提升專業能力;另一方面配備數字人 AI 教師輔助教學,緩解師資短缺壓力。
跨學科融合與賽事支撐模塊,聚焦“知識融合 + 實踐賦能”,提供 AI+數學、AI+化學、AI+歷史、AI+音樂等融合案例,同時支持40 + 項權威賽事,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展現能力。
這份方案的有效性,早已在上外附中等學校的實踐中得到驗證 —— 依托該方案,這些學校的學生團隊已斬獲全球 AI 大賽總冠軍 6 次,用成績證明了技術賦能教育的價值。
從資源閉環到教育平權的多重價值
海創元的方案不僅解決了 “落地難” 問題,更在教育質量提升、公平性保障、生態共建等方面帶來了解題思路。
構建教學資源閉環
通過 “核心課程 + SAAS 平臺 + 硬件一體機” 的組合,方案串聯起師資培養、AI 實驗室建設、AI 研學、賽事輔導等關鍵環節,全面解決“無課可上、無人可教”難題,真正實現 AI 教育“從 0 到 1” 的完整落地。
助力教育結構升級
通過 AI 技術賦能,提升屬地教育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 AI 基礎教育新高地,躋身/穩固屬地教育第一梯隊,帶動周邊學校共同發展。
推動教育平權
依托AI技術的可復制性與便捷性,將優質課程資源(如生成式AI教學案例)、師資培訓資源(如AI數字人講師)通過云端平臺輸送至偏遠地區學校,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下沉共享”,推動偏遠地區教育平權。
共建 AI 教育生態
方案還打造 AI 教育名校與名企聯盟,整合高校科研資源(如 AI 算法研究成果)、企業技術資源(如 OpenVINO 工具鏈),通過平臺化運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建 AI 教育生態。
目前,該方案已先后在海淀區、朝陽區、石景山區重點標桿學校落地,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市、浙江省等多個區域加速推進。無論是教育基礎較好的一線城市學校,還是資源相對薄弱的區域學校,都能通過方案找到適配的教學模式,充分驗證了方案的適應性與有效性。
從破解 “五無” 難題,到推動教育平權與生態共建,海創元的 AI 基礎教育方案,不僅是一份入選人工智能治理案例集的實踐樣本,更代表了 AI 教育落地的一種可行路徑 —— 讓技術真正服務于教育本質,助力學生成長、推動社會進步。
未來,隨著方案在更多區域的落地,相信會有更多學校突破 AI 教育的困境,為我國培養出兼具科技創新力與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為 AI 產業發展與教育數字化升級注入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