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2
日前,《北京日報》在“光影敘事”版用整版的篇幅,對凱文冰球教育做了圖文并茂的報道。該報道刊發后,被各媒體平臺廣泛轉載,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
該報道全文如下:
28歲的美國人卡諾·史密斯,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是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的一名冰球教練,熟人都管他叫“諾哥”。
六歲時,卡諾隨父親來到中國,一待就是9年。“第一天去國際學校上課我就哭了,別人都會說兩三種語言,我只會講英文。然后我就開始努力學中文。”卡諾笑說,還是小時候學語言進步快,“那時候什么都不怕,長大后越來越害羞了。”

和很多北美國家的小朋友一樣,卡諾在三四歲時就接受了冰球啟蒙。來到北京后,他加入本地的青少年俱樂部,參加一些國內外比賽,水平穩步提升。2011年,卡諾回到北美,參加了加拿大和美國的青年職業聯賽。

2014年,二十出頭的卡諾回到北京,次年以留學生的身份考入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專業。大學期間,卡諾逐漸嘗試轉型,在業余培訓機構教課。完成四年學業后,他正式成為一名冰球教練,至今已帶過近300名學生。
“我在中國長大嘛,也在這兒練球,在這兒當教練也順理成章。”有人問過卡諾想不想去冰球基礎更好的國家當教練,“我沒興趣,要教就教中國孩子。”
在卡諾的同事眼中,“諾哥”是一個非常投入、敬業甚至忘我的教練:“經常不吃不喝,一天10個小時的課,四杯咖啡就盯下來了。”而在執教風格上,卡諾非常注重身體力行,一堂課有1/3的時間在做示范。對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級小球員來說,這種方式更直觀、易接受,大家都喜歡上他的課。

而卡諾在教學過程中,也更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對冰球的熱愛。有時自己帶的隊伍運氣不好,屢戰屢敗,且總是以毫厘之差錯失勝機。作為一名年輕教練,卡諾難免受挫,“有時會想放棄,懷疑自己。但看到孩子們眼中的熱愛與執著,又能振作起來。”
如今,距離初次來北京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但卡諾依然記得年幼時四九城的模樣,“一座比較安靜的古城,節奏沒那么快。而現在,北京就像所有國際大都市一樣,高速、繁華、便利。”他會向不了解中國、不了解北京的北美和歐洲朋友介紹這里,“他們以為中國還像老電影里那樣落后,不相信北京能和紐約一樣。我就給他們看視頻,他們就信了。”
他也會向國外的朋友介紹北京冰球。“我小時候,北京只有兩三座冰場,沒那么多孩子打球,也沒那么多比賽。我剛開始在北京打球時,喜歡跟比我大的孩子打,因為跟一樣大的孩子打太容易。”現在,他認為北京青少年冰球的水平,尤其10歲以下的孩子,完全不輸北美同齡人,“肯定的呀,現在北京有這么多孩子學冰球,訓練水平也高。他們現在學的很多動作,我十五六歲才開始學。”

上個月,卡諾觀看了冬奧會冰球比賽,“我覺得中國隊表現很好,給了中國打球的孩子很多希望。”令他遺憾的是,比賽中,本土球員的上場機會并不多。卡諾覺得,現在國內有很多孩子天賦很高,訓練也很刻苦,未來肯定有機會走職業道路,登上世界頂級舞臺,“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保持熱愛,并且更早地認識到,冰球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已經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我希望他們不要浪費機會。”北京日報記者 王笑笑 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