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17

從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完善升級智慧通行系統,到中關村國際創新大廈精心打造創新智造中心,為企業提供展覽展示、路演、培訓、大中小會議、創新創業大賽、論壇等多場景應用的專業場所,再到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A區邀請行業專家為企業專題解析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幫助提供解決思路,并組織開展活動,打破企業交流壁壘、增進人員互動聯系,營造良好園區生態圈等,一項項主動靠前的暖心服務讓園區營商環境好上加好,營造入駐企業“最舒心”的氛圍。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國投集團”)黨委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瞄準園區服務“小切口”,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調動集團平臺資源為旗下各大園區入駐企業和員工升級服務體驗,從吃、住、行、文娛、交流學習等多方位滿足企業人才個性化需求,精心造平臺、細心勤管理、暖心優服務,持續構建有“煙火氣”、人文氣息的園區企業生態圈,一流營商環境實現筑得暖巢引鳳來。
調研走訪 想園區入駐企業所想
“我們以產業為引導,以運營前置為理念,靈活利用自持優質物業資產,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創新研發及生產運營工作空間。依托海國投集團強有力的整合協同聯動機制與豐富多元的平臺資源,為科創企業和人才持續提供智慧專業的園區服務和互利共生的發展支持。截至目前,我們運營管理的園區項目已達20余個,覆蓋醫藥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等行業領域。”海國投集團一級監管企業——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新域”)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攀介紹,海新域黨支部在海國投集團黨委的領導下,以助力區域高精尖產業發展為目標,以“城市更新”業務為抓手,持續對海淀區內的老舊產業園區、低效辦公樓宇和產業用地升級改造和開發利用,圍繞醫藥健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四大產業板塊,已形成“一集群、一走廊、兩示范區”的產業布局,未來三年內空間管理面積將達到300萬平方米。
“空間規模越來越大,入駐企業越來越多。針對不同情況、體量的企業,如何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提供體系化、人性化的服務,這就成了集團領導班子需要解決的頭號‘課題’。”海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斌表示。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海國投集團黨委堅持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一體推進,多次牽頭與海新域及其運營園區一道,召開專題工作會,組隊到園區內進行深入調研,邀請典型企業代表開展交流座談。同時依托園區服務線上小程序等渠道,摸實企業員工訴求,努力了解園區企業所想、所難。
“經調研,我們找出了工作用餐不便、職住地分散、通勤交通困難等園區大部分企業和員工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張國斌說,“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充分發揮區屬國有企業平臺優勢,充分調動集團所屬資產、資源,打出提升園區服務‘組合拳’,用實際行動回應園區入駐企業訴求。”
暖心服務 方便企業員工吃住行
“有了食堂特別方便,還很實惠。原來我和同事基本都是吃外賣,價格比較高。冬天室外溫度低,有時外賣拿到手時已經不那么熱乎了,現在有了開放食堂,我們不出園區就能吃上衛生又省錢的熱乎飯,工作幸福感提升了不少!”入駐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的企業員工紛紛點贊園區內的開放食堂。
記者了解到,坐落在知春路的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始建于1958年,1970年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就在這里誕生。海新域自運營管理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以來,積極探索并賦予老廠區文化傳承和新的城市功能,為曾經的老廠區注入更多“煙火氣”。目前,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海杰亞(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行業領軍企業入駐園區。
“做好園區服務,首先要解決企業職工就餐問題。我們充分利用園區空間資源,在園區內創建開放食堂。”海新域產業運營中心規劃管理部總監朱琳介紹,食堂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一層是廚房工作間,二層是就餐區,食堂整體暖色調的裝修風格,給人一種溫馨干凈的舒適感。“自助餐是28元一位,檔口是18-22元不等,能夠同時容納200來人就餐。”食堂經理李祥益告訴記者,為了更近距離地了解顧客的實際需求以及對食堂的服務滿意度,食堂建立了企業微信群,“面對面”征集企業員工的意見。
“窗明幾凈,配套完善,還能拎包入住,最關鍵的是距離我們辦公的場所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就為企業職工申請預定房源。”一位科創企業負責人說道,“現在公司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員工的工作節奏很快,但是大家基本都住得很遠,每天的通勤要耗費非常多時間和精力。海星人才公寓可算是幫我們解決了‘頭疼事’。”
剛剛竣工驗收并完成空氣質量檢測的海星人才公寓坐落在海淀西四環邊上,是海新域完成建設的第一個人才公寓項目,利用海國投集團持有輕資產項目“騰籠換鳥”,靈活改造而成。“集團密切關注區域人才安居樂業的‘小幸福’,為運營園區內的企業精英人士、科技人才、特別是戶籍不在區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高品質人才公寓,進一步推動區域職住平衡,提升科創人才歸屬感。”海新域總經理趙元章表示,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居住需求,海星人才公寓設計了平層、Loft、兩居室等共計169套,室內裝修也是當前青年人喜歡的精簡風格,可輻射周邊馨雅大廈、未來科技大廈、中關村國際創新大廈、中科大廈B座、大行基業,以及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等產業園區。除居住空間外,公寓同步配備了多種高品質生活服務設施,可滿足人才日常生活所需。
“有班車接駁通行,簡直是我們上班族的福音。”一位在由海新域運營管理的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A區上班的企業員工表示,免費班車在地鐵口、園區均設有站點,早班運營和晚班運營更是設置了不同時間節點,確保職工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能享受到輕松的通勤體驗。目前,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A區共有入駐企業16家,運營班車服務以來,極大方便了園區企業職工,他們開心分享道,“班車運營之后上下班心情都變好了!”
形成合力 園區服務不斷進階
不僅僅是聚焦園區企業員工的吃、住、行等暖心服務,海國投集團還積極從辦公用地、政策支持、人才引進等實際需求出發,切實提升下屬園區入駐企業在海淀經營發展的舒適度。
“企業要發展,園區的服務支撐是動力之一。”張國斌介紹,海國投集團依托海淀核心優勢,逐漸發展成為下屬企業百余家的大型國有企業,產業輻射至城市服務、金融投資、低碳環保、文化教育四大核心板塊。可以說,業務規模大、分布廣,有利于實現產業全鏈條協同創新發展。
海國投集團黨委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特別是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充分調動集團旗下各類資源優勢,讓園區資源互利共享,帶動園區服務不斷進階。
其中,為豐富園區內科創人才業余生活,涵養園區優質生活生態圈,加強園區企業人才駐留“虹吸效應”,海國投集團調動各大園區平臺資源,舉辦不同類型的專題活動,滿足園區企業人才商務拓展、文化交流、體育健身、專業技能提升等需求,有力地促進多方共贏的良好社群生態圈。例如,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A區舉辦的中關村創投協醫療健康行業交流活動,有效促進產業園與外部機構的深入溝通與協作,構建深度鏈接;為幫助初創企業突破融資難發展瓶頸,海國投集團陸續開展投資者路演、PE/VC交流會、行業專場、企業參訪,以及業務交流會等線上線下活動;針對生物醫藥行業技術要求高、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且風險高等因素,海國投集團積極聯動旗下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A區入駐企業——百放英庫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向初創企業、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交流其在原創新藥研發、試制和生產過程中的經驗;此外,海國投集團將在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設立“一站式”服務驛站,專門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工商注冊、稅務咨詢等服務,目前項目已經通過設計方案即將開工……
張國斌表示,海國投集團黨委將持續對照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高品質海淀的新期待,牢固樹立“當好首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信念,扛牢國企責任使命,以“進”的姿態守牢“穩”的底線,以主題教育的實際成效蓄力做強園區服務,助力實現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的良性循環,以園區經濟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努力助力海淀跑贏未來產業“新賽道”。
